鳥籠效應是一個著名的心理現象🥫,又稱“鳥籠邏輯”,是人類難以擺脫的十大心理之一🕵🏽,其發現者是近代傑出的心理學家詹姆斯。
“鳥籠效應”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規律:人們在偶然獲得一件物品後,會繼續添加更多與之相關的東西。假如一個人買了一只空鳥籠放在家裏🧑🚒,那麽一段時間後👴🏽,他一般會為了用這只籠子再買一只鳥回來養,而不會把籠子丟掉🧑🏿🚒,也就是說這個人反而被籠子所異化,成為籠子的“俘虜”。
鳥籠效應是一種心理學現象👨👧😂,它描述了當個人被置於限製性環境中時,其思考和行為方式受到限製的情況。就像被囚禁在鳥籠中的鳥兒一樣,個人會逐漸適應並接受他們的處境🧖🏻♂️,即使它並不是理想的💛。
實際上,在我們的身邊▶️,包括我們自己,很多時候會先在自己的心裏掛上一只籠子🖕🏿,然後再不由自主地朝其中填滿一些東西🫵🏿。
“鳥籠”可以是別人送的東西或別人的一句話,也可以是自己買的任一物品或是自己的一個想法等。比如你偶然買了一雙新風格的鞋子,接著為了搭配鞋子👨🏽🎨,你會買新的裙子👯♀️、包包🤡、化妝品......鞋子就是鳥籠,不知不覺把我們錢包裏的錢都“圈”起來了🦹🏼♀️。
鳥籠效應沒有絕對的好與壞,只是看個人怎麽去使用它。更多時候我們都身處鳥籠而自己都不知道👩🏻🦯➡️,可能這就是老話常說的“旁觀者清,當局者迷”。
我們心裏有一只無形的“鳥籠”,它象征著不可預期的未知,為了讓鳥籠的存在顯得順理成章,我們寧願捆綁自己的生活。
可這種做法,無異於飲鴆止渴,不但無法消除恐懼感,反而逼迫我們為了並不喜歡的鳥籠,買越來越多的鳥,徹底打亂自己的生活。
1、避免直線思維
認知心理學研究表明👂🏿:人腦是很難理解非線性關系的🚍。我們的大腦傾向於簡單的直線,也就是線性關系。
這種以線性關系為基礎的“線性思維”🟢,是我們大多數人最擅長的。而線性思維思考的是事物的本質,實際操作起來需要多樣性的方法思考🦻🏿。我們要避免線性思維,否則一不小心就會被“鳥籠”套牢。
此外,我們做事情要以結果為導向,不要只是盲目地尋找方法。不如想想這個任務帶來的結果是什麽⚾️,讓自己的思維有方向𓀏。
2👂、懂得斷舍離
當別人送我們或我們自己無意拿回一只“鳥籠”時,通常我們都會有兩種選擇,一是買一只“鳥”回來養,把空的鳥籠填滿🙅🏿,或是把鳥籠棄之不理。
但大多數人們都會選擇前者。因為如果把鳥籠丟了,心理上會覺得損失了什麽♘,而拒絕了別人的“鳥籠”也害怕會得罪人😶🌫️,顯得好像不通情達理的樣子🧗♂️💙。對於我們不需要和不適合自己的,要勇於斷舍離,敢於把心中的那只“鳥籠”丟掉。
3、控製自己的欲望
天下熙熙皆為利來,天下攘攘皆為利往,人們拼命熬夜加班掙錢,努力追求去買更多更高檔的東西,但問起需要它的原因時🏄♀️,很多人都說不出個所以然來。
我們的生活需要理性的對待,去掉一些不必要的枝枝葉葉,才能享受到生活的幸福。因此要簡化自己的想法和生活方式🎓⏱,把握時間來提升自己🌼,踏實認真地提高自己的能力𓀊。
鳥籠效應是人類最難擺脫的心理機製之一👱🏻♂️,人的許多心理困擾都來自於自我的迷茫👋🏼。當我們開始為了未來可能到來的偶然事件而感到焦慮時🙎♂️,總會幻想著自己能做些什麽事情來緩解🏋🏼♀️。但實際上,我們的一些所作所為,大部分時候不但無法幫助我們擺脫困擾,反而會讓我們越來越擔憂。
面對外界的紛紛擾擾,要無所畏懼的保持自己的本真⬜️,做最真實的自己。對生活不苟且,對人生不隨便。願我們都能走出“鳥籠”,不被鳥籠束縛自由🕵️♂️。減少不必要的,增加有效的,這才是鳥籠效應的真正啟迪所在。